Citation: | ZHAO, 2. 2020: A Study of the Context,Interpre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Refle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Ideology in Western Educational Masterpieces—Also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Pedigree of Physical Education Ideology in Western Educational Masterpieces. China Sport Science, 40(12): 26-38,53. DOI: 10.16469/j.css.202012003 |
安德里亚,2018.基督城[M].黄宗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
巴班斯基,2007.教学过程最优化[M].张定璋,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柏拉图,2018.理想国[M].顾寿观,译.长沙:岳麓书社.
|
伯特兰·罗素,教育与美好生活[M].张鑫毅,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曹晓敏,2014.剖析夸美纽斯《母育学校》中的学前教育思想[J].文教资料,(13):121-122.
|
单中惠,1996.西方教育思想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单中惠,2014.教育史是什么?西方教育史学家观点述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25-31.
|
单中惠,2018.20世纪外国教育经典导读[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单中惠,2000.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杜威,2011.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范颖,2017.古希腊初等教育的游戏精神探析及启示[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19(3):80-83.
|
冯文全,魏媛媛,2018.裴斯泰洛齐“爱的教育”的当代价值[J].基础教育研究,(17):81-84.
|
福录贝尔,2003.人的教育[M].孙祖复,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建华,1995.名著的标准[J].中州统战,(1):44.
|
蒋菠,约翰·夸伊,黄巾,2016.西方体育人文精神历史内涵的身体观启示[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34(1):6-10.
|
金耀,2019.论中西古典教育传统的历史与发展[J].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8(3):55-60.
|
康帕内拉,1980.太阳城[M].陈大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
夸美纽斯,2014.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拉伯雷,2019.巨人传[M].鲍文蔚,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拉伊,2007.实验教育学[M].沈剑平,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李亦菲,2017.科学教育的认识论基础:从“实证主义”走向“反映主义”[J].中国教师,(4):18-22.
|
卢梭,2011.爱弥儿[M].彭正梅,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洛克,2014.教育漫话[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马卡连柯,1997.儿童教育讲座[M].诸惠芳,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马卡连柯,2013.教育诗[M].温哲仙,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蒙台梭利,2015.童年秘密[M].单中惠,译.西安:中国长安出版社.
|
蒙田,2016.论儿童的教育[M].马振骋,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米歇尔·福柯,2019.疯狂的谱系[M].孔锐才,译.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裴斯泰洛齐,2005.林哈德和葛笃德[M].北京编译社,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沛西·能,2005.教育原理[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彭辉,边霞,2018.让生命在场:儿童教育的空间向度:兼论西方空间理论对儿童教育的观照[J].教育研究与实验,(2):15-20.
|
任宝祥,2004.夸美纽斯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任中印,2001.昆体良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施常州,2011.论古典主义教育的道德蕴含[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4):87-93.
|
史静寰,2014.西方教育史学百年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斯宾塞,2005.教育论[M].胡毅,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苏霍姆林斯基,2014.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周蕖,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
孙晋超,2019.苏联劳动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启示[J].世纪桥,(3):80-81.
|
陶水平,2019.社文化研究的学术谱系与理论建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托马斯·莫尔,2020.乌托邦[M].付一帆,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王小溪,2009.让儿童在自然中成长:读B.A.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J].少年儿童研究,(20):37-39,44.
|
吴林,2006.西方现代教育评价的沿革及阶段特点[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11):79-81.
|
乌申斯基,2007.人是教育的对象[M].张佩珍,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亚里士多德,2003.政治学[M].颜一,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颜于智,2018.贺拉斯·曼恩公共教育理念之探析[J].高教研究与实践,37(4):9-17,78.
|
尹树来,韩璞庚,高亮,2018.西方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期间的体育锻炼活动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52(9):51-55.
|
原颜东,2017.柏拉图体育思想研究:以《理想国》为中心的考察[J].四川体育科学,36(4):9-12.
|
曾玉山,2016.基于西方研究者视角的体育教育本质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32(4):6-10.
|
张斌贤,2015.西方教育思想史研究的视角与视野[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13(4):2-16,184.
|
张鹏燕,2012.爱伦凯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J].河北学刊,32(5):101-104.
|
赵岷,2017.体育的基点:基于西方身体发展主线的一种思考[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33(5):21-25,2.
|
周采,2018.当代西方教育史学流派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