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LIU Wen-wu, ZHAO Ze-hao. 2023: An Analysis of Wushu Set Routine Teaching Evaluation Reform. China Sport Science, 43(6): 21-29. DOI: 10.16469/j.css.202306003 |
薄家骢,1999.意拳[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79.
|
戴国斌,2006.武术对手的文化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30(5):65-70.
|
吉洪林,赵光圣,张峰,2017.“禁止重击”的学校武术散打竞赛规则研究[J].体育学刊,24(3):110-114.
|
李秉德,2001.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53.
|
梁勤超,李源,闫民,2015.现代体育语境下传统武术格斗竞技实践与反思[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49(01):55-58,83.
|
刘文武,2015.武术基本理论问题反思[J].体育科学,35(3):20-29.
|
刘志军,2004.教育评价的反思和建构[J].教育研究,(2):59-64.
|
马文国,2021.文化社会学视角下中华武术文化自信的重构机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38(5):604-609.
|
唐豪,卢炜昌,向恺然,等,1923.民国丛书第4编47文化·教育·体育类国技大观(下册)[M].上海:上海书店:33-36.
|
马文友,曹立勇,马列,2014.美学视域下武术套路的生成与文化定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33(1):130-133.
|
体育词典编辑委员会,1984.体育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45.
|
王道俊,郭文安,2009.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73-279.
|
王可,2014.发展性评价在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学前教育研究,(4):55-57.
|
武冬,2007.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学位论文.
|
杨建营,2011.武术分层技术体系的构建[J].体育学刊,18(2):121-128.
|
杨建营,2018.体育院校武术专业技术课程改革理念探析[J].体育科学,38(12):3-10.
|
姚蕾,闻勇,2002.对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的理论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5(1):92-94.
|
姚雪洁,2012.武术(套路)专项课课程创新途径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学位论文.
|
张兴宇,2019.梅花拳与乡村自治传统:冀南北杨庄考察[M].济南:齐鲁书社:296.
|
周玉容,2019.大学教学评价标准的双重困境与破解之道[J].高等教育研究,40(10):75-81.
|
1. |
齐大路,朱宏,鄢行辉. “教-练-赛”融合:体教融合背景下武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武术研究. 2024(01): 90-94 .
![]() | |
2. |
王玉强. 基于就业导向的中小学及俱乐部教学能力培养——以高校武术套路专业为例. 健与美. 2024(09): 116-118 .
![]() |